第34章 借气化形

鬼脸半仙的尸身盛入灵柩,抬到马车上,我扛着灵幡在前引路,浩浩荡荡的送灵村民跟在后面,凄凄惨惨,哭声一片。

一路撒着买路纸钱,灵柩车很快就来到墓地。

这块墓地是村里人共有的,坐落在一片山坡上,顺着山坡向上,能看到原始森林,这里依山傍水,林木掩映,好大的一片山岗。

村里老故的人都葬在这里。

穴眼的位置是由陈光明今天早晨选定的,因为怕耽误下葬的时间,所以要起大早,天还没亮,我和陈光明就带着打穴的人和工具来到了这里。

冬天土地都冻着,而且冻的很厚、很实,也很硬,用铁镐刨一下,只能刨一个镐尖大的小坑,所以打这个穴眼很是费劲。

陈光明用罗盘依山势走向,分金定穴,用风水尺画好城池后,念了一遍破土令:“山神,城隍,土地爷,今有出马之人鬼脸半仙(名字无从查找),赴阴司冥界,安宅于贵宝地,多有打扰,冒犯各位神灵,望岂恕罪海涵!”

陈光明念叨完破土令后,这时打穴的人已经把带来的公鸡用刀割开鸡冠,用鸡冠子血淋在锹头和镐尖上了。

鬼脸半仙没儿子,因此,我责无旁贷,挖了第一锹土后,打穴人才开始动锹镐打穴。

一切安顿好后,我和陈光明才回杨家窝棚给鬼脸半仙小殓。

当我们的下葬队伍到达墓地时,存棺的城池已经打好了,众人在陈光明的指挥下,将灵柩放入墓穴中填土封好,又烧了一大堆纸,纷纷回了杨家窝棚。

我和陈光明,“猴子”三人,留在最后,因为怕烧纸的余火引发山火,所以要把烧纸的余火拍灭,看一切安全了,我们才准备离开。

可就在我们刚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我就听见在封土下面的棺材中,传了“喀”的一声,这个声音好像是棺材板破裂发出来的,声音虽不大,可听在耳里给人的感觉很奇怪,因为这个声音是从封土下的棺材中发出来的,封土填的虽然不实,也不至于发出这种声音。

陈光明和“猴子”也听到了这突如其来的响声,于是下意识的看了看我,意思是想看看我是不是也听到了?

我一见陈光明和“猴子”看我的表情,就明白了大概,便挥手示意,招呼二人再仔细听听。

我们三人趴在墓穴的宝顶上,贴耳去听,可听了半天,却再也没听到有什么声音传出来。

我心想难道是我听错了?刚才封土下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传出?可我们三个人不可能每个人都听错吧!

我们趴在宝顶上又听了半天,也没听到半点声音再传出。

我见事已至此,便和陈光明和“猴子”商量了一番后,回了杨家窝棚。

走在路上“猴子”还疑惑的说:“刚才明明是有动静,怎么响了一声就再也没有了呢?”

陈光明说:“可能是封土没填实,冻土下沉,掉在棺材板上发出的声音。”

下葬结束后,下一步要“圆坟”,

东北的农村有习俗:“三天圆坟,七日烧周”。圆坟就是在死者出殡后的第三天,到墓地摆上供品,上梁、踩院子,烧纸。

圆坟过后烧周,烧周也叫烧七,“烧”即捎,是用烧纸的方式向亡人寄去思念和哀悼,烧七要摆供品,焚香。从亡人下葬之日起七天为烧头七,要每隔七天烧一次,一直烧到七七。

之后还要烧百天,烧周年,但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烧头七和七七要以儿子为主,叫“有头有尾”。陈光明掐指一算,鬼脸半仙烧头七之日正赶到农历十七这天。烧七遇农历有七之日,称作“犯七”。古语讲:“亡人不犯七,家人没饭吃”,意思是说犯七对活着的人有好处,但对亡故之人不利,亡人要遭罪受魔难。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为亡人“淋七”,“淋七的方法是用麻纸剪成一把伞,一个梯子和一座桥,放在宝顶之上,另用麻纸剪成小人,小人数量要多于亡人年龄的三个,放在树枝或秸秆上,一个上边放一个,在纸伞、纸桥,纸梯子的外边围成一圈,把漏瓢或喷壶里边装上水,再放上枣和核桃,淋到这些祭品上,边淋边说“躲雨了,过桥了”,来提醒亡人。

烧完头七要“迎旺“,迎旺就是亡人的魂魄在烧头七之日晚上,要回家看最后一眼,否则它走的会很不甘心。家人要在窗户台下面的地上撒上一层面粉,另外再放一碗水在窗台上边,第二天早晨会发现地上的面粉上会有亡人的脚印,那碗水也会变少,证明亡人已经回来过了。

我和陈光明,“猴子”三人把面粉和水碗放好后无事可做。赵老蹦叫我们进屋里坐会暖和暖和。

我们三人进了屋,坐下后我用眼睛打量了一下,发现这时的赵老蹦家和以前已大不一样,因为他家里少了老伴,屋里显得有些空落落的,鬼脸半仙这一生,没享着什么福,又突然离世,给赵老蹦的打击实在不小。民谚有云:“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夫妻正需你拉着我,我扶着你共同偕老的时候,却少了一个人,只剩下赵老蹦自己孤零零的,我看着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可人的生死祸福自有天命,是自己无法改变的,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命运吧!

我们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