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戚继光 俞大猷

第155章 戚继光 俞大猷

嘉靖三十年六月初九,倭寇自吴淞口登岸。

同日,聚攻崇明。

知县唐一岑、县丞赵弘寅同上城楼,望着城外那密密麻麻的倭寇大军和其军阵前数百门从战船上拆卸下来的佛朗机炮,对视。

“赵兄,今日我二人怕是要死在这了。”

赵弘寅展颜一笑:“为国死节,乃我辈之荣焉。”

千户官谭舸走了过来,抱拳言道:“倭寇进攻在即,两位还是快些下城楼吧。”

“去哪?”

唐一岑哈哈一笑:“若城陷无非一死耳,若自刎于县衙,还不如在这城头之上与敌血战,若是能在死前毙敌杀寇,其死无憾矣,谭将军,请给我二人一把刀吧。”

“没错。”赵弘寅亦道:“我辈守土有责,岂敢退缩。”

谭舸见状也是心生敬意,命亲兵取来两把宝刀递给唐一岑二人,言道。

“既如此,那咱们便并肩死战。”

“说得好,并肩死战。”

城楼外,汪仲耻笑道。

“明廷之无知,世所罕见,打了那么多年仗,还认为城墙对火炮有用吗?还是说他们靠着所谓的坚城守备北方那群不开化的野蛮人习惯了,本将军倒想看看,一座小小的县城,能抗住本将军这两百门炮几轮齐射。”

“传令全军,开炮!”

两百门火炮分作四个批次轮番开炮,虽然实心弹的威力炸不塌整个城墙,但两百多门火炮连续几轮下来也足以炸出一个豁口,这对倭寇而言便足够了。

汪仲拔出自己腰间的日本武士刀,目露凶光。

“全军攻城,城破,人畜不留!”

其身后数万名倭寇嗷嗷鬼叫着,丝毫不关心什么军阵,撒开腿拿着各种各样的武器向着崇明发起了冲锋。

是日,崇明沦陷,知县唐一岑、县丞赵弘寅,千户谭舸具军民三千余人战死,崇明一县遭倭寇戮尽焚毁。

“全军休整一日,明日开拔兵分三路,攻华亭、上海、青浦,本将军只有一条军纪,那就是除了年轻女人,其他的活口一概不留,全部斩尽杀绝!”

汪仲看着沦为人间地狱一般的崇明,面目狰狞。

“大明的百姓活着也是被他们的朝廷剥削压迫,倒不如让本将军送他们一个痛快,哈哈哈哈!”

——

前线的情况身在南京的九卿自然不会清楚,另外打仗的事他们也插不上手,哪怕是魏国公徐辉祖也只能做协调的事,具体作战还得身处前线的将士们去拼命。

陆远如今只在想一件事。

汪直全面反攻大明的事怎么比历史提前了三年?

是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吗。

有可能。

如今自己的一举一动已经可以严重影响到这个时空大明朝的发展进程了。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影响的再深些吧。

陆远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做了两件事。

一是请韩邦奇出面,改福建琼崖参将俞大猷任苏州参将,二是书请北京兵部,调山东登莱守御千户戚继光南下浙江任杭州游击将军。

该这两位出场的时候了。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陆远能做的,只是替这些专业的人做好后勤工作。

俞大猷、戚继光虽然都是历史上的抗倭名将,但不代表他们俩来就能打退汪直,事实上,在汪直全面反攻大明的几年时间内,戚继光和俞大猷也没取得多少捷报,胜败次数其实是差不多的。

这和指挥才能没有关系,完全是因为明军的火炮数量远不如汪直。

嘉靖三十六年,明朝正式允许葡萄牙人在澳门拥有合法居住权,其实就是相当于变相将澳门割让给葡萄牙,只是名义上没有签署任何条约,且澳门仍归属广州府管辖罢了。

自此及后,葡萄牙人便停止继续向汪直输送火炮和战船,汪直的进攻势头开始滞缓,逐步陷入后继无力的地步。

这种战略局势便很像八年抗战,靠着持久战,大明朝廷生生将汪直耗到从进攻转成防守,继而步步压缩汪直在陆地上的喘息空间。

等到了嘉靖三十九年,胡宗宪便以招安为名骗杀了汪直,随着汪直的死,倭寇势力四分五裂,失去了组织和统一执行的倭寇散余势力被戚继光、俞大猷二人用时六年完全剿灭。

因此负责任来说,戚继光、俞大猷确为名将,但也需要国力的支持,不然只抬高两人的军事才能,而忽视朝廷前后十余年在这场持久战中付出的牺牲是不合适的。

陆远将二人调来了一线战场,第一手准备便是依靠二人的军事才能阻击汪直的正面进攻,不使历史上苏州、常州沦陷重现,因为苏常二州在南直隶乃至整个大明朝来说都极其重要,而且苏常二州还是南京的门户保卫,一旦苏常失守,那么南京将直接面对汪直的兵锋。

陆远可不允许在这个时空再打一次南京保卫战。

而陆远的第二手准备就是为戚继光、俞大猷二人做好充足的后勤保障。

从杨金水的江南织造局榨出了一百万两军费,南京户部也拿出了一百万,但这笔钱远远不够。

陆远在府中设了宴,宴请九卿,于酒席宴上明言。

“汪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