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夸人夸到心尖上

梁师成毕竟不是正经读书人,因而“实不能文”。可是他头上顶着个进士头衔,又不能不装装样子、“高自标榜”1番。在号称史上“文人天堂”的北宋时期,凭梁师成肚子里那点文墨,自然拼不过满朝遍野的才子鸿儒。

怎么办?

比不过别人,就拉别人为己用。于是便“以翰墨为己任”,凡“4方俊秀名士必招致门下”。

他权倾天下,自然家中富足,便“多置书画卷轴于外舍”,广邀宾客前来观览、题诗和句。众多附庸者中,凡遇合意者“辄密加汲引”,培植为自己的党羽,无论官职大小,皆可得阶而升。

宋人王明清《挥麈余话》载:尚书右丞王安中早年负才不得志,在京师开封“茫然无所向”,时逢梁师成乔迁,其新居“极天下之华丽”,招4方文士前去助兴。王安中献上《歌行》1首,梁师成“读之大喜”,随即荐之于上,不数年便得以“登禁林,入政府”。

刚刚王伦见到的那位洒扫庭院的进士奴仆,在京中是大大有名,名唤储宏。便是因为1贯低眉顺眼,俯首听命,深得梁师成的欢心。其斗大的字不识1筐,梁师成居然推荐他参加廷试,还能高中甲科。由于储宏毫无才能,当不了官,只得以进士甲科身份继续担任洒扫之役,成为1大笑谈。

朝廷昏暗至此,也难怪4海英雄聚会。田虎、王庆、宋江、方腊…先后起事,也是应有之义。

对梁师成的客气,王伦还是有些怪异。因为此时天下才俊,除了有些骨气硬的,都聚在其麾下,真不差自己1个所谓“诗作新秀”,当不得他如此“礼贤下士”。

如果只是因为苏过推荐,不大服人。

越如此,越才需要谨慎对待。于是,王伦道:“既蒙太傅厚爱,敢不尽心尽力!只怕廖某才疏学浅,不胜大用,反误太傅大事!”

1刻不知道梁师成的用意,便1刻不得安宁,反不如敞开亮话,你要俺做甚?

梁师成对王伦的表态很满意,颇有1种天下才子尽在我手的成就感。

“此事也需要说与你知道,可提前预备着。你可听说过周邦彦之名?”

在文人站在社会上层的大宋百姓来说,徽宗朝的周邦彦,便是天上皓月1般的存在。你可以不知道县、州、道的父母官是谁,但不知道这位,枉称文化人。

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建树先不谈,在徽宗朝,他还有1个更引人注目的角色。

李师师座前的御用词作者,担任提举大晟府,相当于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

在这个方面,他确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有登峰造极的造诣。

据说,本朝名妓李师师之所以如此出名,除了本人先天的优越条件之外,周邦彦高产和优产是捧红她且不断推向新高的基石。

也是据说,周邦彦每做1首新曲,都会优先让李师师演唱,然后才流行到东京的大街小巷。

后来干脆为其量身打造曲子。

这么1搞,还有谁是李师师的对手?

不过这其实只是文化圈子里的事,只手遮天的梁师成犯不着跟他这种小人物较劲----再有名的文化人也不能和政治人物相提并论,因为完全不是1个等级的。

“可是咱家听说,这周邦彦近来和宫里的杨少保走得很近。”

杨少保就是杨戬----可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杨2郎,而是宫中另1个大太监,也就是搞出西城所的元凶。主要是因为他的乱政,山东、河北诸路百姓被弄得天怒人怨,梁山泊才会这么兴旺。

他历任镇安、清海、镇东3镇节度使,首倡设皇帝出行的护卫军,于是掌握着宫内军权,也是唯1在宫中能与梁师成分庭抗礼的人物。

本来大家权力互相平衡,于是相安无事。但当周邦彦靠过去后,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那是因为徽宗皇帝有个癖好,不喜后宫妃子,却偏偏喜欢搞情调,而且是和李师师等名妓打得火热。可能是所谓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妓吧。

又是据说,撮合皇帝与李师师的人,便是这个杨戬。当然,撮合的时候,周邦彦与其尚无瓜葛。

如果仅仅只是争宠也就罢了,梁师成自有受宠处,也不惧他。可是渐渐地,有1股不好的风潮传来。

“许多消息表明,陛下有让3皇子担任太子之心。”

3皇子便是赵楷,出生后不久便封为“嘉王”,也是个历史上有名的,“性其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又善墨花,但用墨粗欠生动耳。”

因为和父亲同为文艺爱好者、画家,徽宗皇帝欣赏他甚到大皇子赵桓。前年2月,刚迁封太傅、武宁、保平军节度使,主管徐州、陕州两地。

要知道宋朝可没有皇长子为太子的传统。

两宋3百年的十8位皇帝中,只有两位有长子身份,即宋神宗的赵煦和宋钦宗的赵桓。其他时候要么没有儿子,要么儿子死了,无法实行长子继承制。

反正次数多了,大家对于长子继承皇位的天然性并不敏感。也就是说,1切都有可能。

然后去年末发生1件影响朝

重生王伦之我的梁山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