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打出去?

牢房中。

杨炎并不着急,而是从饭后点心里拿起了一块小饼,掰了一小半分给朱标,道:

“如果我们的午餐只有这个饼,你觉得我们两个能吃饱吗?”

朱标摇了摇头:“吃不饱。”

杨炎再问:“就算给你一个人吃,也吃不饱,是不是?”

朱标点了点头。

杨炎再问:“那你觉得,怎么样才能确保你能吃饱,并且在你吃饱的情况下,我还能吃饱呢?”

朱标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神逐渐亮了起来:“需要更大的饼!”

杨炎点头道:

“不错,前面我们讲的是如何分饼,但如果我们的饼小,那么怎么分大家都是少的,所以,我们的第二道策略便是,如何把这个饼做大,这样大家才能分得更多的饼吃!”

朱标和一墙之隔的朱元璋,不约而同的点头。

“可是,我们要如何把这个饼做大呢?”

杨炎的问题,让朱标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思索片刻,朱标道:

“这个饼说白了,就是朝廷的财政收入,我这样理解对吗?”

杨炎点了点头。

朱标继续道:“朝廷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民间税收,军队屯田,以及一些官营产业组成,所以想要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无非就是从朝廷和民间两方面入手,朝廷方面开源节流,打击贪污**,任用贤才,让朝廷清朗;而民间方面则休养生息,恢复民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如此方能将朝廷财政收入这个饼做大,大家能够分得更多的饼吃。”

对于朱标的回答,杨炎还是比较满意。

一墙之隔的朱元璋同样很满意。

当朝的皇帝朱元璋,毫无疑问是一位称得上英明的君主。

而当朝太子朱标,在朱元璋的悉心培养下,同样是一个优秀继承者,而且相较于朱元璋的严苛,以猛治国,朱标更加的宽厚仁慈,勤政爱民,同时也不乏政治手腕。

朱标如果不英年早逝,大明应该能开启一段空前的盛世。

当然朱棣也不错。

只不过他发起的靖难之役让大明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尽坏朱元璋边疆政策的成制,其实朱棣更像朱元璋,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堪比汉唐,却也好大喜功,消耗国力。

所以,对于已经稳定下来的大明,朱标这样的守成之君或许更为合适。

只可惜天意弄人,一切都存在于如果之中。

杨炎当然不知道,他眼前的这个黄子顺便是他心中为之遗憾的朱标。

就算知道了,杨炎依旧是畅所欲言,因为他本就一心等死。

更何况现在不知道呢。

杨炎道:“不错,朝廷的财政收入,这是一个大问题,在现有的社会体制下,能做到你说的那样,的确可以创造一个盛世,但那也只是堪比汉唐的盛世罢了,也就是说,我们再努力,也最多能将饼做成像汉唐盛世那般大,对吗?”

朱标点头。

汉唐盛世,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的巅峰盛世。

如果说一个君主对国家的治理堪比汉唐盛世,那将是对这个君主最大的褒奖。

这是朱元璋对大明的期待,也是朱标心中的目标。

然而……

杨炎却是微微摇头道:“但在我看来,那样还不够。”

“还不够?”

朱标一怔。

堪比汉唐盛世还不够?那当如何?

一墙之隔的朱元璋也渐渐适应了杨炎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语,竖起耳朵倾听。

只听杨炎道:“中国中国,华夏之地历来自称为中国,认为我们是世界的中心,但其实不然,在中国以外,还有着非常广阔的天地。”

朱标,朱元璋,刘基三人对于这一点并没有太意外。

因为现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越来越开阔,只不过在他们看来,中国以外,不过是蛮夷之地罢了。

在后来朱元璋定下不征之国的时候就说过,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文化上的优越感,让他们以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甚至是看成没有理性的动物。

在他们看来,世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君主、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的。

就比如当葡萄牙人初到来时,就被叫做番鬼,尽管过了4个世纪,“番鬼”这词至今仍在广东话中流行。

这种往坏了说是夜郎自大,往好了说是文化自信。

总之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以外的世界不过是一片蛮荒,生活着的都是蛮夷之人,没有值得夸赞的地方。

但其实不然。

杨炎道:“中国虽地大物博,但如果我们想把饼做大,就必须把目光往外看,看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闻言,朱标的眉头皱了起来:“先生的意思是……打出去?

大明:秋后问斩,狱友是太子!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